第三方兼容性测试,通常也称为碎片化测试,目标是确保您的移动应用在各种各样的真实世界环境中能够稳定、一致地运行。这包括不同的设备、操作系统、版本、硬件配置、网络条件以及与其他应用的交互。
测试范围与测试环境搭建,用最少的成本覆盖最大的风险。
1. 操作系统(OS)与版本:
Android:
版本覆盖: 重点关注当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几个版本(例如 Android 13, 14, 15),但同时必须覆盖仍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旧版本(如 Android 11, 12)。参考官方数据(如 Android Studio 的 Dashboard)。
厂商定制ROM: 这是Android测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覆盖主流厂商的深度定制系统,如:
小米(MIUI / HyperOS)
华为(HarmonyOS)
OPPO(ColorOS)
vivo(FuntouchOS / OriginOS)
三星(One UI)
注意: 不同厂商ROM在权限管理、后台机制、通知推送、电池优化等方面有巨大差异。
iOS:
版本覆盖: 通常覆盖最新的2-3个主要版本(如 iOS 17, 18)。由于iOS用户升级率较高,碎片化程度远低于Android。
设备类型: 需考虑iPhone和iPad的差异,特别是适配iPadOS和不同屏幕尺寸。
2. 设备与硬件:
品牌与型号: 覆盖主流品牌(如上文提及的)的热门型号和部分老旧型号。
硬件变量:
屏幕: 分辨率(如1080p, 2K, 4K)、尺寸、比例(刘海屏、挖孔屏、曲面屏)、刷新率(60Hz, 90Hz, 120Hz)。
处理器(CPU/GPU): 不同芯片厂商(高通、联发科、苹果、麒麟)和不同性能级别(高端、中端、低端)。
内存(RAM): 从低内存(如4GB)到高内存(如16GB+)的设备。
存储(ROM): 不同剩余存储空间下的应用行为(如安装、运行、缓存)。
传感器: GPS、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光线传感器等,确保依赖传感器的功能(如AR、导航、横竖屏切换)正常。
3. 网络环境:
类型: Wi-Fi(2.4G/5G/6G)、移动网络(2G, 3G, 4G, 5G)。
条件:
不同网络速度下的应用响应。
网络切换(如Wi-Fi与移动数据之间的切换)。
弱网和断网环境(高延迟、高丢包率)下的超时、重试和数据一致。
完全离线模式下的应用行为。
4. 第三方应用交互:
分享与跳转: 与微信、QQ、微博、支付宝等主流应用的内容分享和授权登录(OAuth)是否正常。
支付: 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支付SDK的兼容性。
地图: 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谷歌地图的集成与调用。
推送服务: 厂商推送(小米、华为、魅族等)和第三方推送(极光、个推)在不同ROM下的到达率和展示样式。
社交与广告SDK: 确保相关SDK不会引起崩溃或性能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