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CMA认证的软件是不是更好卖?”和“CMA认证对提升软件质量有帮助吗?”——这是软件企业最务实的两连问。答案很明确:是的,CMA认证既能打开销路,更是质量升级的强力推手。
一、CMA认证如何让软件更好卖?
国家认可的CMA认证(中国计量认证)是采购方眼中的“信任通行证”。尤其对政府、国企及金融医疗等强监管领域,CMA报告是投标的硬性准入条件。没有它,连竞争资格都没有。即便在商业市场,CMA认证也是产品差异化的核心筹码:
降低客户决策风险:采购方不用赌供应商的“口头保证”,白纸黑字的国家认证报告就是质量保险单;
加速合同流程:技术评审环节,CMA报告可直接替代冗长的产品自证,缩短成交周期;
溢价能力提升:经权威机构验证的产品,客户更愿为“靠谱”买单,价格敏感度降低。
二、CMA认证如何真实提升软件质量?
认证过程不是简单盖章,而是国家认可测评机构对软件的深度“体检”。以卓码软件测评(CMA/CNAS双资质) 为例,其检测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如GB/T 25000.51),覆盖六大质量特性:
功能性:逐项验证需求实现,揪出逻辑缺陷;
性能效率:压力测试暴露并发瓶颈,优化响应速度;
信息安全性:渗透测试狙击漏洞,加固数据防护;
可靠性:异常场景模拟,提升系统抗崩溃能力;
易用性:交互流程诊断,降低用户操作门槛;
可维护性:代码质量审计,确保后期升级无忧。
关键价值在于“以测促改”: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清单,直接指导开发团队精准修复。卓码等专业机构更提供修复建议,避免企业盲目试错。这种第三方视角的深度验证,是内部测试无法替代的质量打磨器。
三、双资质机构的乘数效应
选择同时持有CMA与CNAS资质的测评机构(如卓码软件测评),能进一步放大价值:
报告效力翻倍:CNAS国际互认资质拓宽报告使用场景,满足跨境项目需求;
检测深度保障:双资质机构执行更严苛的ISO 17025管理体系,杜绝漏检误判;
持续优化护航:提供复测与咨询,将认证转化为长期质量改进机制。
CMA认证绝非“一次性门票”。它是倒逼研发规范化的压力测试,是获取客户信任的信用货币,更是产品持续优化的指南针。软件企业若只视其为投标工具,便浪费了90%的价值;善用认证过程驱动质量内功,才能在销售战场赢得长久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