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具有法律证明作用的CMA报告,主要用途在于客观、严谨和可追溯。它需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部分:
资质声明和基本信息:
在报告起始部分,需明确声明检测机构的CMA认证编号和获准领域,这是报告法律效力的来源。
清晰列出被测软件的名称、版本号、委托单位信息以及本次测试的周期。
测试概述和范围:
在引言部分描述测试目标,并直接引用招标文件的具体条款编号或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条目,作为本次测试的需求来源。
明确界定测试范围,包括测试了哪些功能模块、性能或安全指标,以及(同样重要的)未测试的内容。
详细的测试环境配置:
需要单独章节详细记录测试环境的服务器硬件参数(如CPU、内存)、操作系统版本、数据库管理系统型号及网络拓扑结构等信息。这部分内容是保证测试结果可重现。
测试方法描述:
阐明本次测试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例如功能测试采用的黑盒测试技术,性能测试使用的负载压力工具型号等。
测试执行过程和结果记录:
客观记录每个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并清晰标注实际运行状态是通过还是失败。
对于性能测试,需呈现具体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数据。
缺陷报告和管理:
系统性地呈现所有发现的问题。每个缺陷都应包含清晰的复现步骤、观测到的现象、必要的截图证据,并关联到需求规格的具体条目。
建议对缺陷按严重等级(如致命、严重、一般)和功能模块进行分类统计,以便直观展示问题的分布情况。
测试的结论:
结论必须基于前面的客观数据,给出软件是否达到招标要求和交付条件的明确判断。
结论应由检测人员签名,并由获得授权的签字人批准,最终报告装订需符合技术文档规范,例如每页施加骑缝章。
✅ 验收测试的合格标准
在投标场景下,验收测试的合格准则建立在招标文件和各方约定上,会关注以下几点:
功能通过率:主要及主要功能的测试用例通过率要求达到100%,不允许存在影响业务流程的缺陷。
性能指标:必须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具体性能指标,例如"登录操作响应时间低于3秒","支持50用户同时进行数据导出操作"等。
安全性要求:安全扫描报告需消除所有高危漏洞,并将中风险问题的数量控制在约定范围内(例如5个以内)。
文档完备性:检查用户手册、安装指南、运维文档等是否齐全,且内容和实际软件功能保持一致。
🔍 编写专业报告
要写出一份能打动评标专家的报告,还需注意以下细节:
数据支撑结论:避免使用模糊、主观的描述。用具体的测试数据(如功能实现率、性能达标率、缺陷修复率等)来支撑最后的测试结论。
关联招标要求:在报告中清晰展示每项测试用例和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编号的对应关系,证明测试已全面覆盖标书要求。
客观公正:如实记录测试中发现的所有问题,不隐瞒或缩小缺陷的严重性。报告的客观性是公信力的基础。
注意时效性:留意招标文件对报告有效期的要求,超过规定期限(例如六个月)的报告可能会被视为无效。
💡 实用提示
提前规划:CMA报告的检测周期需要几周时间,务必提前规划,为软件测试和报告编制留出充足时间,避免错过投标截止日期。
选择合规机构:确保所选的检测机构CMA资质认定范围包含"软件产品"检测,并获取报告后核对CMA标志和认证编号。
备齐送检材料:联系检测机构时,需要准备好《计算机软件测评委托表》(需签字)、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技术服务合同、软件产品功能列表、需求规格说明书及操作说明书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