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招标检测报告与软件产品不一致,可以吗?
答案是:绝对不可以。这是一种严重的、可能导致中标无效并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
我们可以从几种“不一致”的情况来分析-后果:
完全无关“挂羊头卖狗肉”, 投标时提交的是A软件的-检测报告,但实际计划交付的是B软件。
性质: 这是典型的弄虚作假和欺诈行为。其违法性和后果与-第一部分中“PS检测报告”的性质同样-严重,直接违反《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关于“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规定。
后果: 中标无效、罚款、列入黑名单、赔偿损失,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版本不一致“新瓶装旧酒”或“旧瓶装新酒”, 检测报告是-针对V1.0版本的,但投标/交付的是V1.1或-V2.0版本(反之亦然-)。
重大风险: 软件版本的迭代通常意味着功能的增加、修改或-缺陷的修复。V1.0的检测报告不能证明V1.1版本的新增功能是正常的,也无法保证对原有功能的修改没有引入新的缺陷或安全漏洞。
法律认定: 在严格的评审和验收中,这同样会被认定为提供的证明文件与投标产品不符,属于资格造假。一旦被发现,招标方有权质疑你整个投标文件的真实性。
常见纠纷: 如果在项目验收时,招标方要求依据检测报告的-功能列表进行验收,而你交付的新版本软件可能因功能差异无法通过,这将导致验收失败和合同纠纷。
配置/环境不一致“偷梁换柱”,检测报告是在一个高配置的-服务器或特定环境下测试通过的,但投标方案中为了降低成本,建议使用低配置服务器或不同的软件环境(如不同的数据库-)。
性能风险: 在高配置下性能达标的软件,在低配置下可能完全-无法使用。这属于误导招标方。
兼容性风险: 环境变更可能导致软件出现兼容性问题,无法-正常运行。
专业性质疑: 这种行为会严重损害投标方的专业信誉,让招标方-认为你缺乏诚意或技术能力不足。
部分功能不一致“以次充好”, 检测报告包含了10个功能-模块,但投标的软件版本中,可能为了拆分销售或由于其他原因,只包含了其中的8个模块,或者某些模块的功能被阉割。
性质和风险:
违反实质要求: 如果招标文件要求的功能范围与检测报告的范围-一致,那么你提供的产品就不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验收风险: 这是最常见的验收扣款或失败的原因。招标方会严格按照检测报告和投标承诺来逐项验收。
合规做法
确保“三统一”: 确保投标文件中所描述的软件、提供的检测报告、以及-最终计划交付的软件,在名称、版本号、功能范围、技术架构上完全一致。